研究生参加导师饭局后猝死,科研酒局:一些不可不知的道理
每逢假日,课题组免不了要组个饭局,但要注意,千万不能喝多。
2017 年 1 月 15 日晚,在参加完导师课题组举行的离校聚餐后,江苏大学电气学院硕士研究生史某某回宿舍后突然感觉身体不舒服,经抢救无效后身亡,诊断结论为猝死。一个月前,他刚刚被确定保送继续在学校完成博士深造。
据媒体报道,饭局的组织者为史某某的导师朱教授,他和另外三名老师一起参加了饭局,从 18 时左右开始,22 时左右结束。在饭局开始时,史某某还给女友发微信抱怨今天和导师坐在同一桌,估计要喝很多酒。
饭店的结账菜单列明这次聚餐一共消费 5630 元,其中白酒消费 2379 元,包括 13 瓶白酒,5 瓶黄酒,喝酒的主要是男生和老师。史某某亲属提供的一份录音显示,一名参与饭局的学生说饭局上老师一直在劝酒『要喝好,要喝多』。据该名学生推测史某某喝了有大概六七两白酒,而史某某的母亲表示儿子在家从来不喝白酒,最多只喝一点啤酒,同时还说儿子保送博士生的体检显示身体很好,认为史国平的死亡肯定和喝酒有关。
然而江苏大学学生工作处向媒体发送的《关于我校学生史某某猝死的情况通报》却有不同说法。通报说,史某某的导师平时非常关心学生,当天饭局上非但没有劝酒,还说要严格限制白酒总量。而且聚餐在 20 时 30 分左右结束,史某某与部分同学继续在餐厅聊天到 22 时 15 分左右。通报还强调说医院对于史某某的死因诊断为猝死,但全文没有提及『喝酒』。
朱教授也专门致电媒体,介绍当晚聚餐的情况,而且说自己并没有给学生劝酒,因为有胃溃疡,不喝白酒,只喝了一点白酒,『我不可能劝别人喝』。
01
科研酒局司空见惯
很多地区和行业都有酒桌文化,学术界也未能独善其身。在很多人的观念里,多人聚餐吃饭需要有点酒助兴,学术界也不例外,有些导师甚至还给了『硬性规定』。
2019 年底,浙江大学的冯某教授就因为在微博中讲述了一段酒桌往事而被网友怒怼。冯教授说曾有一位保送浙大读他研究生的学生,笔试面试都过了,大家都以为他能顺利录取,而冯教授对师门的要求是男人能喝半斤 50 度白酒,所以那个研究生拼命喝酒,最后被人抬回宾馆。然而很可惜,该考生最终因为学校的审核不过关,只好去了南大。
网友们纷纷表示反对,冯教授专门发微博澄清,该名考生是因为材料审核不过关才没被录取,并不是因为酒量不够。
师生聚餐喝酒,本是联络感情,但出于各种考虑,学生总会担心不喝酒会遭受导师白眼,男生压力尤其大,女生也未能幸免。
有人在网上询问,女友课题组聚餐,导师和师兄师姐总劝酒,该怎么办?
笔者也曾在周末的下午接到过同门师弟妻子的电话,说联络不上。给导师打电话后才知道,师弟中午喝多了,睡过去,没听到手机铃声。当时师弟正在做横向课题,那天中午陪导师接待项目上公司的其他成员,把酒言欢,饮酒过量。
02
两类酒局各有不同
总结起来,读研期间参加的酒局也没什么特殊的,无外乎两类:联络感情、商务应酬。
联络感情的酒局很好理解。大家能坐下来一起吃饭,无论目的是什么,增进了解,加深友谊总是饭局的目的之一。
中国的酒文化本身向善,是用来愉悦宾主、活跃气氛的。甭管是不是一个组,师兄弟好朋友们抽时间小酌一番,吹吹牛扯扯淡,十分惬意。逢年过节的,导师组个局,大家一起吃顿饭,也能增进师生感情。国内有点年头的课题组,基本也在这方面形成惯例。比如秋季开学迎新、放寒假前团年、毕业之前送别……都有固定的宴席。在联络感情的酒局上,即便是劝酒,也纯粹是为了让大家放得开,更放松,一般不存在强行劝酒的情况。
有些研究生,也会参加商务应酬的酒局。很多导师手里都有横向项目,有的把重心放在技术转化,跟公司联系很多。商谈合作或项目完成,总少不了吃顿饭,喝酒也就在所难免。有些导师喜欢把相关的学生带着,项目总是学生做,带出来认识一下,对接更顺畅,也能见见世面;暗地里,可能也有让学生帮自己挡酒的意思。在这种场合下,作为席上的晚辈,学生杯中的酒肯定是不会少。
有学生从中学到很多。笔者读研时,隔壁组一位师兄能力很强,承担过几个横向项目,完成得都很不错,导师着意栽培,经常喊他出去参加跟企业的酒局。据说这位师兄酒量好会说话,每次都皆大欢喜,帮导师谈下不少项目。毕业后,师兄在导师推荐下去了政府某孵化园做总经理助理,后来新成立孵化园,师兄又去做运营副总经理,负责引进项目企业入驻,成了师弟师妹们口中的成功人士。
真是师父领进门,学艺在个人。
03
酒局的收益与风险
有人喜欢喝点小酒,有人对酒精天生厌恶。无论主观认识如何,对于科研酒局,应先评估收益与风险才能客观看待。
先说说收益,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酒局就是饭局,只要不是太出格,一般都会认识新朋友,联络老朋友。
第二,酒局中肯定要聊天,很多话也只有在饭桌的特定状态下才听得到,参加酒局能得到很多信息。
第三,宾主尽欢之后,很多意见和看法才能坦诚交换,双方能事半功倍地加深了解。
第四,酒局也分不同场合,还有各种礼仪,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参加酒局能多见世面。
第五,商务应酬中一般都有企业方面的人,他们在工业界的资源是很多导师都没有,以后有事可以请求帮助。
总之,从人情世故的成长来说,不管将来是进入社会工作,还是继续留在高校学术界,交际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酒局也是免不了的。多参加些酒局,就当作社交练习,积累经验了。
不过,凡事有利必有弊,参加酒局也是有风险的。
首先,如果自己酒量不好,又没掌握拒酒的技巧,喝多了会很难堪。尤其是商务应酬,要是还发酒疯出洋相,最后耽误事儿,那导师恐怕就要不开心了。
其次,有些人本来就最笨,不喝酒时嘴上还有个把门儿的,喝了酒,什么话都往外倒,搞不好就会冒犯别人。
再次,酒壮豪气,喝完酒啥事儿都敢答应,大包大揽,醒后又要反悔,给人言而无信的印象。
还有的人,喝得太多,高兴过了头,容易乐极生悲。笔者有位师弟,每次喝开心了,就开始狂发红包,恨不得把可怜的研究生补助都发光,然后第二天又可怜兮兮找人把红包要回来。不过后来大家知道了,就互相提醒不要领。
04
如何应对劝酒
参加酒局积累的经验里,别处学不到的,就是应对花式劝酒。
读书人面皮薄,拒绝别人本来就很难,觥筹交错间大家开开心心的,为了一杯酒喝还是不喝,总不能撕破脸,所以,拒绝劝酒时很有必要讲究点方式方法,将来走上社会也有用处。
- 提前准备。自己能不能喝,酒量多少,提前透露给导师。说实话,导师也担心学生万一喝多了,搞个大新闻。早早让导师知道自己的量,导师还会帮你挡哦。
- 打个折扣。劝酒要喝白酒,就找个借口喝点啤酒;能喝半斤的,喝到二两就说自己喝多了。导师和领导劝酒,面子得给足,但酒可以打折喝。
- 暂避风头。酒局上有时会碰到节奏加快的那么一阵,大家相互频繁敬酒,短时间内喝下不少,这时候可以假装打电话或者上厕所,避其锋芒,等再回来,别人都喝了不少,战斗力下降,劝酒的能力也就下降了。
- 寻找战友。提前跟同行的人商量好,万一自己实在喝不下了,还能有个人帮忙。
- 别耍滑头。什么藏酒,吐到面巾纸里这种,千万不要想。一桌子都是比你见多识广的,这点小花招不会看不出来。本来吃饭喝酒能建立信任,如果使诈,会给人很不诚实的感觉。
- 万能理由。开车、吃抗生素、胃溃疡、打完疫苗、希望工程、慢性胆囊炎……这些都是万能理由,不过疫情之下,说吃抗生素也许会引起点小恐慌。身为学生,千万不要说吃完饭还要回去做实验,导师很可能说:今晚休息,我给你放假!
说起来,科研酒局跟社会上的酒局也没有太多不同。
小酌怡情又安眠,酗酒伤身又伤心。能喝酒考验的是酒量,会喝酒考验的则是情商。能喝不要喝醉,爱喝也别贪杯。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保护好自己,尤其是女生,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