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项目管理中需要注意什么?

对于研项目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了,该如何有效的管理呢?

科研项目管理中需要注意什么?

立项:立项本身又包括许多环节,设计出很好的科学问题,交给最适合的团队,当然重要了。存在的问题有:重复立项、乱立项、非科学问题、经费分配不合理……

团队:团队负责人在团队中最重要。现在有个不成文的做法,即团队成员至少4-5人以上,这没有必要。对于社会科学的一些学科,大多数活都是团队负责人一人干的,我认为这没什么不对,学科特点不一样。再比如数学,一些研究恐怕一个人也就够了,干嘛申请课题时要列团队成员?此外社科研究中团队成员中有一些是不怎么干活的,比如成员中的部分正高职称人员,没办法,为了申请课题必须列。当然很多课题团队负责人也不怎么干活,不要轻易对这种现象肯定或否定,我赞成有能力的团队负责人适当少干活,当然能多干活更好,没有什么能力的团队负责人千万不要给他立项。

成果:成果形式多种多样,成果必须与课题目标尽可能一致。现在的垃圾成果太多,目前的成果鉴定体系问题不少。

经费使用:一般在课题设计阶段就设计了经费使用计划,对于纵向课题国库支付的存在很多滑稽的事情,比如科研经费推迟半年到达,然后半年后就要结题,凭什么保证科研的工作的良性开展?完不成任务课题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要不要承担责任?科研过程中特殊情况很多,只有神仙才能保证经费开支比例合理。

环境:主要指单位的工作环境,包括实验条件、软环境等。软环境其实很重要,比如科研本来计划2年完成的,但由于职称评审单位规定教师必须出国1年,他怎么能完成课题?

科研项目是个微观问题,背后的宏观问题暂不考虑。对于科研项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成果,结题应该比立项重要,问题是现在是立项难,结题易,正好反过来了。

提几点建议:

第一,对于年轻学者,应该根据其在研究生阶段的表现,国家大面积给予一定的科研经费补助,比如资助刚参加科研工作的50%的科研人员,不要限制研究方向,经费数额根据国家财力和学科特点综合平衡,比如每人3-5万,然后3年后观察其研究成果,从中筛选出20%的杰出青年,再给予科研项目补助,这基本上可以筛选出优秀的苗子。

一般任何科技机构每年新增员工数量不会太多,国家每年毕业的博士估计5万人左右,这些博士进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估计3万人左右,如果每人资助5万,也就15亿,财政上负担不重。

对于刚毕业到高校做老师的硕士,人数本来就不多,适当提高一些要求,资助率比如10%,我认为优秀硕士的水平并不比博士的平均水平差多少。

第二,关于科研成果与科研经费的关系,建议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采用动态的科研经费体系,对于科研成果优秀的,给予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奖励。第二是对于科研成果优秀的,其科研经费使用计划可以允许一定程度的机动,打破各种经费的使用限制。既然国家出钱让他做研究,他能做出优秀研究成果就可以了,干嘛规定他怎么做?

说穿了,讨论微观离不开宏观,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怎么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关注谷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