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期刊需要推荐审稿人,需要注意什么?

在投稿时,大多数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推荐若干审稿人(peer reviewer),尤其是Elsevier旗下一些期刊,甚至要求投稿作者提供8名以上的推荐审稿人名单!

如果期刊需要推荐审稿人,需要注意什么?

杂志社是不是太懒了?连审稿人还要作者找?

想要要发表文章,还是得向现实低头。

一、期刊为何让作者推荐审稿人?

原因一:找不到审稿人

期刊很多时候会找不到审稿人,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审稿时间延长,不仅让期刊编辑工作量繁重,也让作者等到心慌慌

所以为了让审稿流程加快,早点出结果,作者还是乖乖认真推荐吧~

原因二: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

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想法,有时候期刊安排的审稿人未必就具有作者的论文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旦有所偏见,那么辛辛苦苦的稿件就很有可能被拒了···

所以为了让稿件能被接受见刊,找到能识自己文章的伯乐真的是超级重要滴~

二、推荐什么样的人当审稿人?

① 参考文献作者。选择你写作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这样审稿人能和你研究内容直接相关,所谓术业有专攻,有相关度才能提高文章的被赏识度和被接受度。

② 新发表的相关论文作者。这些论文在刚开始研究时可能会有遗漏,挑选新发表的文章的作者,不但可以体现出你对这个研究领域的关注,还能得到较好的审阅,可谓是一举两得。

③ 学术会议中交流过的学者。学术会议中交流的专家学者一般都在该领域有所建树,无论是对方讨论你的报告,还是你在观摩别人的研究成果后,和对方讨论了双方的相关研究,都会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

在这个场合下结识的学者不但可能成为你的审稿人,还可能成为你将来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刺激呀!

④ 在投稿期刊已发表领域相关文章的作者。这样的审稿人一定是为编辑所知的,论文能发表,说明其学术水平已经受到编辑的认可,选择这样的作者当审稿人,一定没错!

三、如果准确寻找审稿人信息?

推荐审稿人的时候不光是要提供审稿人名字的,有的期刊还需要审稿人的Email、机构等等,平时跟审稿人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突然需要这些信息,而且是要准确的信息,是不是想想都头疼?

别光顾着头疼了,治疗头疼,这些方法很可!

方法一:Endnote法

如果是通过Pubmed或者Google Scholar导入Endnote的话,都会带有作者的投稿信息。比如

Author Address里就有你所需要的审稿人的Email和所在机构,这样是不是超级方便?

当然,不是所有文献里面都会有这么详细的信息的!但是一般期刊只需要3个左右的审稿人,如果按照一篇文章20篇左右的参考文献,只要其中百分之十的作者留有个人相关信息,那就妥啦!

方法二:Google法

但是Endnote法并不能保证你完全找到你想要的信息,不然用Google Scholar试试?

点击作者栏,就会跳入到相关页面。

将名字和邮箱进行Google搜索,你会发现小惊喜!

其中一条结果就是其在官网上的个人简介,里面包含了他的电话、email、电话、研究领域等等,你想要的都在这里啦~

方法三:SCI-hub法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你都不想用,别急,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哟!

去SCI-hub上面,下载该作者写作的文章全文,全文里面也会有作者的相关信息,直接摘抄就好了嘛。

四、推荐审稿人的注意事项:

注意一:不要推荐熟人

基于审稿人必须提供公正客观的意见,所以一定不要选择熟人,毕竟这回影响其对你客观中立的看法;反之,也不要选对你有偏见的人,这无异于将自己的论文至于危险的境地···,所以最好选一些能够给你的论文提供中肯评价的人。

注意二:回避利益冲突

避免选择与你的论文有利益冲突的人,比如推荐的审稿人是其中一位作者的导师或者现同事,或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近五年内有过合作项目的学者等等。最理想是推荐对你的论文感兴趣﹑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作审稿人,他们能提出中肯的意见,提出实质建议改善你的论文。

注意三:信息准确

作者的名(first name)和姓(last name)一定要分清。通常在原文中显示的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但是在检索数据库或者参考文献中则是姓在前,名只是简写成首字母。姓名的准确是第一位,连审稿人叫什么都没搞清楚,这···

文章被准确引用。如果是从参考文献中找到的审稿人,一定要确认推荐审稿人的文章被准确引用,错误引用的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其他的信息也是需要逐一核实的,这里也就不再赘述啦~

五、快问快答

①推荐审稿人时,需要征得审稿人的同意然后再推荐吗?

不需要。许多杂志采取盲审,因此审稿人不一定知道作者的姓名和联系信息。况且,审稿邀请信是从期刊主编那里发出的,咱们老老实实的推荐就行了,其他的就别操心啦。

②如果文章被拒,可以向第二个期刊推荐同一批审稿人吗?

可以,不过取决于你自己。

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审稿人已经熟悉这篇文章,如果作者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审稿人会有好的印象。但是最终做出决定是杂志社主编。大部分情况下主编会根据文章质量来决定是否接受,有的时候也会根据杂志版面多少、是否对文章感兴趣或是否已出版类似研究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同样的审稿人是有利的。

③推荐的几位审稿人,需要保持一致水平吗?

可以尝试这样的搭配:

国内专家+国外专家。至少选择一位外国专家,这能显示你的文章可以被国际读者阅读。

资深的专家+初级的专家。顶级专家有可能最了解你的文章水平而初级的研究者可能最有时间。

近期和你研究领域类似的发表文章的通讯作者(文章类似,那么对你的文章内容了解度高)+你的文章参考文献列表中的通讯作者(审稿人在审稿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引用也会很高兴,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引用)

推荐审稿人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为了稿件得到公正客观的审阅和评价,毕竟好不容易产出的论文,咱不能说让它被拒就拒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关注谷粉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