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学者带领7名博士回国,全职加盟985高校
他是从中国走出去的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工程院院士,在欧洲20余年,他始终潜心科研,并在微生物基因工程领域收获累累硕果;如今,他带着自己研究的技术回到中国,来到山东,想要利用自身所学做出解决老百姓疾苦的药物。
他就是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张友明教授。
张友明,198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化学系,1988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系,1994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分子及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1995年-2000年先后在海德堡大学医学院、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创立了革命性的Red/ET基因重组技术,并于2000年以Red/ET技术为基础创立了德国基因桥公司(Gene Bridges GmbH),任首席科技官。被山东大学以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引进,此后任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张友明教授主要从事微生物基因组编辑及改造技术的研究,并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授权国际发明专利10余项,国内专利26项;累计发表SCI论文130余篇,其中11篇发表在Nature及其子刊,论文总影响因子超过780,总引用次数超过11600,H-index 50;第一篇Red/ET基因组编辑技术的文章,发表在Nature Genetics上,此文单篇引用次数>1330;于2018年和2019年两次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
此前,张友明教授在2019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
归国科研,加盟山大
张友明出生在湖南省桃源县神仙桥村,1990年,他硕士毕业后,远赴德国深造分子及细胞生物学。从博士毕业,到博士后研究,再到创立革命性基因重组技术、创办技术公司,他始终从事微生物基因工程方面的工作,用微生物做药物研发。
在欧洲漂泊20余年,张友明心里始终惦记着祖国。他说,“我从农村出来的,对我自己进入大学这个事情,一直很感激国家对我们的支持,所以总是希望可以回来做些事情。”
2012年,在德国学习、工作已有22年的张友明决定回国发展。当时,他研发的生物医药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张友明便想带技术回国内做一些贡献。
2013年4月,他作为高层次人才被山东大学引进,担任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后又成为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
科研攻关,硕果累累
进入山大后,张友明利用自己在德国学习工作的经历,帮助学校的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亥姆霍茲国际实验室(全球三个之一),建立了山东大学-亥姆霍茲生物技术研究所,获批了教育部“111-微生物基因组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如今,世界上有超过500个科研机构和大多数的生物技术公司和医药公司,都在使用张友明教授发明的Red/ET重组工程和直接克隆技术。
到目前为止,张友明带领的团队在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发表了相关研究工作论文80余篇,其中有13篇Nature及其系列论文,一些技术申请了专利,还有几个药物相关成果准备进入临床实验,用于开发抗肿瘤、抗感染的药物。因其在微生物基因组编辑及改造技术等领域做出的卓越学术贡献,2019年张友明当选欧洲科学院院士,2020年当选为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带来人才,群英荟萃
作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起源性大学和山东省高等教育的“领头羊”,山东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大力推进人才引育工程,创新人才引育模式,基本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态。
而对于张友明来说,他不仅回到了祖国,还将自己在德国培养的优秀人才带回了中国、带到了山大。他说,“我在德国培养的8个博士,有7个跟我到了山东,只有1个德国小伙子因为疫情原因还没过来。”
此外,他多次邀请海外著名专家到访山大,进行专业学习及科研交流,并积极引荐海外优秀专家学者来校工作,引进和培养了多名学术思想活跃、国际视野开阔的青年人才,为学校人才培养及人才引进作出了突出贡献。2021年,张友明被授予“山东省荣誉公民”称号。
时光荏苒,张友明已在山东大学工作九年。在他的带领下,如今的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研究院)已建设成为国际领先的微生物技术研究平台和科技交流合作基地,促进了微生物学科发展,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领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而张友明依旧对自己的科研工作充满期待,他希望将来能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科研上,研究出解决老百姓疾苦的药物,为国家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