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答辩没过会怎样
答辩一般是由相关老师,对学生的论文提出问题,听取学生个人阐述,了解论文的真实性和熟悉性,考察学生在答辩过程中的应变能力与对论文知识的逻辑能力。
那么学生在答辩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就要听明题意,抓住问题主旨,弄清出题目的, 认真理解问题的根本所在,再进行作答。避免对老师所提问答非所问,如果对某一问题确实没搞清楚,就要谦虚向老师请教,争取老师的提示,巧妙应对,努力思考作答。

以下问题在进行答辩时,尤为要多注意:
1、不熟悉论文内容
如果你的毕业论文内容写得很精彩,但是在答辩中老师通过提问发现你回答不上来时,那么老师们可能就会怀疑到底是你对这些内容不熟悉还是这篇论文不是你写。二者之间,无论老师趋于谁,对我们来说都不是好迹象,搞不好就要我们进二次答辩了。所以在答辩之前一定要熟悉我们论文的内容。老师的提问一般都是围绕着我们的论文内容发问,我们可以预想下会问哪些问题,想好答案。
2、论文数据错误
特别是理工科的毕业论文如果在答辩时发现论文引用的数据或者是自己计算的数据有错误,这种情况是百分百要进行二次答辩的。因为我们的论文内容是建立在这些数据之上的,所以我们写论文的时候要格外注意文章中的数据。在引用他人数据的时候,最好去参照较权威的期刊或网站。
3、论文格式错误
现阶段大家可能还没有觉得论文格式会有多头痛,等到了定稿的时候大家就会知道论文格式有多重要了。所以建议大家在论文初稿的时候就调整好论文的格式,不然之后修改会是一项大工程。因为论文格式答辩当场不让通过的情况应该不多,如果我们的格式有问题,老师一般都会让我们修改后重新打印再上交,如果在这之后还没有修改,也不能够怪老师不通情达理了。
4、论文逻辑有问题
论文上下文之中缺少关系的衔接。比如前面一部分论文的内容介绍的研究问题的特点,后面一部分直接开始提出了解决策略。文章过渡很生硬,给人拼接感。本科论文可以在创新性上有所宽容,但是如果我们的论文内容自己都不能够自圆其说,导师也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我们了。
5、答辩过程中与老师发生争执
“答而不辩,只管道歉”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在一些答辩不过的情况中,都有这样的共性。适当地与老师“探讨”可以,但是不要老师把氛围弄得很僵,把老师惹生气了,可能这次答辩的结果就是等待二辩了。其实我们可以想想,那些教授的脾气都是有些固执的,他们可能还会经常与其他老师进行学术观点的争论。所以说,如果导师在答辩中指出我们的论文某某处应该怎么写的时候,不要试图想改变老师的想法,我们就在一旁认真地听着就行。
以上就是答辩中的一些雷区,当然也不敢保证就只有这些情况。但是也不用过度担心,我们答辩的时候态度好一点,万一遇到不会答的情况,也要想办法说上几句。
如果答辩第一次没过,那么会进行二辩,二辩再不过,就可能会留校一年再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所以在答辩时,要多注意以上会出现的问题,遇到困难多思考,虚心请教,不与答辩老师做争辩,努力通过答辩。